供水管网监测点布设原则是什么?有什么要求?供水管网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供水管网监测系统主要实现对管网水压、水质和水量等管网运行的基本参数,供水管网的数据采集是通过在供水管网中布设监测点实现的。合理、全面、经济地布设供水管网监测点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途径。
01. 供水管网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一般而言,选取供水管网监测点的布设原则主要是:
① 经济适用性原则,以最少的布点覆盖最全的供水管网面积,保障全面准确地反映供水管网水质情况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投入;
② 快速响应原则,当水质发生恶化时,选择的监测点能快速准确地定位水质变化的信息与位置;
③ 污染最少原则,当水质发生污染,监测到污染信息,通过合理调度改变供水传输路径,保障已经收到污染的供水量最少。
④ 代表性原则,监测点应当能够代表整个供水管网的水质和水压情况。选择供水管网的主要节点、关键分支以及水质易受影响的区域作为监测点,以确保监测的数据能够准确反映整个供水系统的运行情况。
⑤ 可扩展性原则,供水管网是一个动态系统,布设监测点时应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监测点的布设应具备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以便随着管网的扩建、改造或调整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扩展。
02. 传统的监测点布设方法
传统的供水管网监测点布设通常根据人工经验选择一些关键位置,如水厂出水口、水质易恶化管道、大管径管道、大流量管道和大用户节点管段等。水厂出水口,出水口可以及时了解水质情况,确保出水符合水质标准;
水质易恶化管道,一些管道由于环境因素或水质变化等原因容易导致水质恶化;大管径管道通常承担着更大的供水量,因此在这些管道上设置监测点可以监测供水的流量和压力情况,及时了解管网的运行状态;大流量管道常常是供水管网的主要干线,通过在这些管道上设置监测点,可以准确监测供水的流量和压力情况;大用户节点通常是供水管网的末端,通过在这些管段设置监测点,可以掌握用户的用水情况和水压变化,及时发现管网问题。
03. 管网水质监测点布设的方法:
覆盖水量法、节点水龄法、有效监测范围法借助于软件模拟监测布设点的方法主要有覆盖水量法、节点水龄法、有效监测范围法。
节点覆盖水量法
节点覆盖法是通过上游节点水质覆盖下游节点水质节点来建立节点间的水质关系。根据监测点优化布置的思想,拥有最大覆盖面积的节点将是最佳监测点的布设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管网的上下游水质关系。
缺点:在用水量较小的管段中,节点之间无法通过流量覆盖来建立水质关系
节点水龄法
节点水龄是指水在管网节点中所停留的时间,是监测管网水质的重要指标。
节点水龄是指通过拥有相同水龄,即拥有相似水质来建立节点间的水质关系,在相似节点中,只需要布设一个水质监测点即可了解拥有一类水质水质节点的水质状况。
节点水龄法可以克服节点覆盖法中,管网两端由于用水量少而造成的流量变化不大,从而无法与其他水质节点建立关系的缺点。
有效监测范围法有效监测范围法是利用节点间最短水流路径来建立整个管网的水质关系,它可以在管网发生水污染事故时通过两点间最短水流路径来建立整个管网的水质关系。
通过两点间最短水流路径确定监测点的有效监测范围。在此基础上监测水质事故发生的节点,起到水质事故预警的作用。
04. 管网压力监测点
布设的方法目前压力监测点的布设方法主要有聚类分析法和灵敏度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是一种基于数据模式和相似性的方法,用于划分供水管网中具有相似特征的管段和节点。通过对供水管网中的压力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相似的压力特征归为一类,从而确定监测点的布设位置。聚类分析方法可以帮助识别系统中存在的压力变化模式,并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以覆盖不同的模式。
灵敏度分析法是一种定量评估管网模型中变量对结果的敏感程度的方法。在管网压力监测点的布设中,灵敏度分析法可以用于评估各个节点对管网压力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节点的灵敏度,可以确定对管网压力影响较大的节点,并将其作为监测点的候选位置。
05. 管网流量监测点
布设的方法流量监测点的布设方法有两种:基于反映管网节点流量变化的监测点布置方法、基于有效检测范围的监测点布置方法。